常去影院的观众,难免和“熊孩子”狭路相逢,他们经常开启高能模式,在影院喊叫哭闹踢凳子。六一儿童节到了,时光网推出特别专题:“熊孩子”到底是该怪还是该爱?家长们又有哪些苦衷?
六一儿童节来了,《哆啦A梦:伴我同行》似乎将成为最大赢家。但今天我们不聊市场,在这个属于孩子的们节日里,来谈谈影院里的那些“熊孩子”。除了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外,我们还简单调查了第一大市场美国的情况。
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不少刚看完《哆啦A梦》的观众大倒苦水,如果看电影时身边坐着一个不停吵闹的“熊孩子”,观影质量简直要大打折扣。家长们也有自己的苦衷:带孩子看电影本来挺开心,但如何选择好一部“全家欢”的电影,保证孩子不哭不闹全程看完,顺便还能受点教育,确实也是件挺费脑筋的事情。
当影院遭遇“熊孩子”,不少影院经理也会头痛。对比分析中美影院之差异,我们发现原来中国孩子买票主要看身高,美国孩子进影院关键看年龄。
内容篇:“熊孩子”去影院看什么?
熊出没、喜羊羊、爸爸去哪儿
影院里的“熊孩子”,到底该怪还是该爱?虽然不少网友对于“熊孩子”不胜其烦,但实事求是地说,孩子们的观影热情可谓是相当惊人,也为电影市场贡献了不少票房。
我们先来看看,国内的孩子们都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?在国产电影中,“熊出没”、“喜羊羊”和“爸爸去哪儿”系列电影,可以简单粗暴地概括出孩子们的喜好。
“熊出没”与“喜羊羊”系列电影
国产动画成熟品牌不多,“喜羊羊”与“熊出没”系列电影,它们都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代表品牌,拥有广泛的电视动画片受众基础,电影上映的档期也都选在寒假。大家都是从孩子长大的,应该明白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之大,加上近些年电视台黄金时间基本都是国产动画,于是两部“熊出没”电影成功逆袭,票房成绩都超过2亿人民币,而十年的“喜羊羊”虽如今已步履蹒跚,但也曾多次刷新国产动画票房纪录。
2009年第一部电影版《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》获得8621万票房成绩,成就当年产动画电影票房新高。此后,每年的春节档期都会有一部“喜羊羊”电影版上映,当时不少小观众第一次走进影院,都是因为“喜羊羊”。
《熊出没》电视动画片曾创造了电视台的重播纪录,2014年“熊出没”的第一部大电影《熊出没之夺宝熊兵》票房达到2.48亿,第二部《熊出没之雪岭熊风》票房累计2.93亿,成为新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。今年寒假时,电影院被“熊孩子”们牢牢占领,有些小朋友甚至拉上爸爸妈妈以及各种长辈,看过两三遍《熊出没》。
《爸爸的假期》与《爸爸去哪儿2》同时上映
“爸爸系”电影是孩子们除了动画片之外的又一大爱。2015年春节,两部“本是同根生”的电影——《爸爸去哪儿2》、《爸爸的假期》同时上映,它们最大的卖点都是“合家欢”与“萌娃”。《爸爸去哪儿2》没有延续第一部《爸爸去哪儿》大电影狂收7亿的气势,票房最终收获2.18亿,《爸爸的假期》紧随其后,也默默收获超过1亿的票房,这两部电影的成绩在春节档期里并不起眼,但已远远超过了大少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。
《超能陆战队》票房表现出色
在孩子们喜欢的外国电影里,2015年上半年,迪士尼出品的《超能陆战队》报收5.29亿,票房成绩最好,萌萌的“大白”不仅吸引了众多小朋友,也让不少年轻人走进影院。《灰姑娘》凭借着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收获4.49亿票房,也算表现不错。东方梦工厂出品的《疯狂外星人》在4月底上映,票房1.72亿,5月底上映的《哆啦A梦》首周末票房也轻松突破2亿,后劲十足。不过,这些电影的高票房,也并不全是小朋友的功劳,成年观众同样贡献颇多。以《哆啦A梦》为例,不少80后、90后观众都是为了“找回童年”才走进影院的。
除了每年的寒暑假,六一儿童节也是小朋友集中看电影的时候。由于今年六一儿童节并非周末,也不像去年赶上“端午”小长假,所以略显冷清,除了《哆啦A梦:伴我同行》以外,还有《潜艇总动员:时光宝盒》、《金箍棒传奇2》、《超能兔战队》三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,和去年扎堆的七部动画电影相比,今年六一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趋于理性。
观众篇:那些年遭遇的“熊孩子”
话痨哭闹 踢凳子不能忍
作为一个常去影院的观众,难免遭遇到攻击力较强的“熊孩子”。笔者细数了一下观众最不能忍的几大“熊孩子罪状”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中过枪。
话痨型
妈妈,《哥斯拉》中的怪兽在哪里啊?
看电影最讲究的是气氛,保持安静是在影院观影的基本素质,但这点对于不少小观众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。有些小朋友在看电影时好奇心旺盛,不停重复台词,或是向身边家长发问剧情“妈妈这是好人坏人?”,“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啊?”,有时声音颇大,让身边观众不胜其扰。笔者就在观看电影《哥斯拉》时,遭遇一群“熊孩子”的围攻,孩子们在影片刚开始的一个小时里,问了不下十遍“妈妈怪兽在哪里啊?”。
哭闹型
《西游降魔篇》曾吓哭小朋友
小朋友哭闹是常有的事情,但在影院里哭闹不止,就会严重干扰到其他观众观影。据家长反映,孩子有些是因为无法适应影院里的漆黑环境或是巨大声音,有些则是被电影内容吓到了。
2013年春节上映的《西游降魔篇》,就曾吓哭过不少孩子。这部以“西游”题材为背景的电影,有不少颇为恐怖的情节:水怪张开的血盆大口、猪刚鬣原形毕露时的狰狞面孔,还有壁炉里挂着一具具死尸等等,别说是小朋友,有些胆小的女生都会被吓得惊声尖叫。曾有网友曾在微博上表示:“看电影时旁边坐着娘俩,孩子也就六七岁的样子,开场没到10分钟,孩子就被血腥的场面给吓哭了,3D眼镜也不戴了非要出去。”该片最终票房超过十二亿,不知道这其中包括了多少没看完就吓哭退场的小朋友。
踢凳子型
小朋友全程蹦跳看完《爸爸去哪儿》
比“话痨”和“哭闹”更不能忍的,可能还有“踢凳子”型熊孩子。由于不少家长是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电影的,有些稍大点的小朋友,会不停地踢前方或身边观众的凳子,攻击力较强的“熊孩子”还有可能上蹿下跳,甚至全场奔跑打闹,让其他观众不得安宁。在观看《爸爸去哪儿》时,电影里的萌娃都在开心地做游戏,影院里的小观众,也有不少是随着电影情节蹦蹦跳跳看完的。
学英语型
看电影时请不要大声教英语
如今的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生怕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,连在影院里看电影也不放过。不少观众难以忍受的一种行为是:家长给孩子选择看外国动画电影,还要看英文原音版,但孩子也看不太懂,于是家长一边翻译一边教英语,堪比“复读机”。平心而论,不少外国动画电影语言简单易懂、故事情节也生动有趣,的确是小朋友学英语的好材料,但是家长们可以换个地方教吗?
作为成年观众来说,其实最不能忍受的并不是“熊孩子”,而是不负责任的家长。有些小朋友活泼好动可以理解,但如果家长放任不管,对孩子的高分贝发问和踢凳子行为熟视无睹,严重影响到其他观众看电影,就是缺乏素质的表现了。毕竟,你自己家的孩子熊一熊认为是可爱,在其他观众看来就是“公害”了。
家长篇:带孩子进影院
顾虑颇多不容易
说到带孩子进影院看电影,家长们也有自己的苦衷。那么这些有责任感的家长们,又都在烦恼些什么呢?
到底带孩子看什么电影?
1、到底带孩子看什么电影,这是家长们最大的顾虑。目前来说,最“安全”的选择还是国产动画电影,但不少国产动画内容低幼,难做到“合家欢”,往往是孩子看得兴趣盎然,家长觉得索然无味,只能低头刷手机。
2、担心电影的亮度和声音,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影响。影院通常追求强烈的视听震撼效果,电影放映期间亮度刺眼、声音大,有可能对孩子的视觉和听觉造成不良影响。
3、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,“坐不住”是个大问题,往往电影刚开始的前十五分钟不够吸引人,孩子看不下去,就会哭闹想走。
4、国产动画电影大多是3D的,想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2D电影都很难。如果影院没有提供儿童3D眼镜,孩子戴成人的3D眼镜通常会架不住,影响观影效果。
5、电影的排片时间是关键,时间太早太晚都不行,孩子看电影的最佳时间集中在周末以及节假日,有时好不容易家长和孩子都有时间想看场电影,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场次或内容。
此外还有不少家长透露,有时会遇到孩子主动要求看某部电影的情况,此时家长应该掌握好主动权,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。比如《变形金刚》系列电影,由于不少孩子也有变形金刚的玩具,这似乎应该是小朋友喜欢的片子,但暂且不论内容是否适合,单单是《变形金刚4:绝迹重生》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长,只要家长稍做了解,就知道这实在是挑战孩子的忍受极限。笔者在看《变形金刚4》时,曾亲自目睹了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,在英文原音的“折磨”下哭闹不止,不到一小时就被妈妈带走退场的情景。
由于国内目前并无电影分级制度,电影内容是否适合孩子,全靠家长自行判断,影院友情提醒。有些家长在带领孩子看电影之前,对影片的了解不够,仅凭片名、海报透露出的简单信息就带孩子入场,这很有可能让孩子接受到“不良”信息。
家长们最担心是电影中出现“暴力血腥”、“脏话”、“性与裸露”、“毒品烟酒”这几方面情节。
《哆啦A梦:伴我同行》
据了解,“腾讯娱乐”今年组织了一个名为“妈妈评审团”的活动,对最近上映的电影进行细化测评,对家长来说,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。有时即使都是动画片,受众也会有所差异,比如《哆啦A梦:伴我同行》这样看起来“无公害”的电影,“妈妈评审团”给出了适合7岁以上儿童观影的建议:影片中胖虎对于大雄的欺负可能会对孩子们产生恃强凌弱的误导,大雄对静香大胆直白的恋爱追求,也让部分妈妈感到担心,所以建议7岁以下观众在家长陪同下观看。
在这里小编给各位家长支支招,友情建议在带孩子进影院前做好以下准备:
1、提前做好功课,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可接受的电影,查好影院的优惠政策。
2、为孩子购买一副3D儿童眼镜,避免出现因为眼镜不合适,影响孩子观影的情况。
3、提前教育好小朋友安静观影,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干扰其他观众,请带出影院。
4、准备好垃圾袋,或教育孩子不要随地乱扔垃圾。
影院篇:遇到“熊孩子”也会头疼
儿童买票看身高
多大的孩子可以进入影院?
在记者的调查中,不少影院经理表示,原则上来说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影院,目前并没有强制规定,主要依靠家长的自己判断和选择。也就是说,哪怕是尚在襁褓里的婴儿,父母如果执意带孩子进场的话,影院也是没有办法拒绝的,但是通常会进行善意的提醒。
CGV星星国际影城颐堤港店影院经理金明俊建议,“四到五岁是儿童观影的起步点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些自控力,也有自己的主动观影要求,比如“我要去看某部电影”,但对电影故事还不能完全理解,这时可以看些动画片。通常不建议更小的孩子去看电影,毕竟影院的音量还是比较高的,可能会对比较小的孩子造成一些刺激。当然,这也看每个孩子的具体承受能力而定。”
儿童看电影有优惠吗?
据了解,目前国内不同院线、不同影院对于儿童观影的优惠有所差异,并没有统一规定,主要根据儿童的身高来确定观影优惠政策。简而言之,通常以1.3米为标准划分,(有些影城的规定是1.2米或1.4米),影城大多会在票房处、检票口都应设有身高标尺线。不满1.3米的儿童可以随家长免费观影,但没有座位,1.3米以上则需购买半价的儿童票或学生票。
以国内最大的院线万达为例,万达影城2015年3月关于儿童观影的服务公告如下,可供家长们参考。当然,不同影城的规定可能有差别,还需要家长在购票前具体咨询。
1、每位成人观众可免费携带身高不足1.3米的儿童1名;免费观影的儿童无座位号,随成人座位号入厅就座(观影人数较少时,座位可灵活掌握)。免费观看的影片包括普通2D、普通3D影片。
2、携带的儿童超过1名时,超过的人数应买儿童票(学生票)。
3、携带的儿童身高超过1.3米时,应购买儿童票(学生票)。
4、观看特殊影片(VIP厅、IMAX、IMAX3D、XLAND厅)时,身高不足1.3米的儿童也需购票入场,按儿童票(学生票)票价执行。
5、身高不足1.3米的儿童无监护人陪伴,原则不允许单独入场观影;特殊情况无监护人陪伴观影应按儿童票(学生票)票价执行。
北京华星UME总经理刘晖对记者坦言,“目前的儿童观影政策,有些家长会不太理解。家长认为小孩子坐车都不要票,为什么进电影院要买票,但是根据目前的制度,只要在影院里占了座位,就是要人手一票的,所以影院有时候也很为难,尤其是大城市,监察力度也比较严。如果有很多身高超过1米3、1米4的小朋友进场,并且占了座位,影院又不售票,就会有偷报瞒报票房的嫌疑。”刘晖透露,目前,UME影院通常规定身高超过1.4米的小朋友进场需收取半价票。
影院有儿童3D眼镜和特殊座椅吗?
乐天影城市场运营总监郑寅路表示,一般来说,儿童3D眼镜没有特别的相关规定,只是根据各个影城自身经营的规范决定。有一些影院会特别为儿童配备3D眼镜,有些影院则不会配备,另外还有些影院不会免费配备儿童3D眼镜,但家长可以自行购买。
目前国内影院提供儿童坐垫的并不算多。有些孩子身高不够,在座位上有可能会被前方观众挡到,坐垫可以提高他的身高,让孩子看的更舒服些。当然如果没有坐垫,不少家长会把孩子抱在怀里,充当“人肉坐垫”。
影院遇到“熊孩子”怎么办?
在影院里遇到“熊孩子”哭闹怎么办?影院经理也会头疼,通常的做法是耐心劝说。金明俊表示,“我们一般有10分钟一次巡场制度,员工在巡场的时候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,我们通常会主动去和家长解释,让孩子先到外面来。影院有时会送一些儿童玩具之类的小礼物,先哄着孩子。当然如果孩子哭闹不止,一般家长也会主动地把孩子带出来,在外面哄孩子。”
郑寅路说,“如果是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原因,比如说孩子不小心把饮料洒到其他观众身上,我们也会帮着去道歉或者去补偿。如果是孩子大声喧哗或追跑打闹,我们首先会去提醒他的家长,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制止,如果真的是碰到极个别情况没办法控制的话,我们会提醒让家长把孩子带出来,甚至我们会给观众退票。毕竟不能因为一两个观众的行为,影响到影厅里面其他观众的感受。”